家庭教育如何避免鸡飞狗跳
小学生家长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如何才能避免教几遍都不会,最后是鸡飞狗跳的情况呢?
首先,要先帮助孩子养成如下几个学习习惯:
下午放学到吃晚饭这段时间的安排。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家长都在上班,家里没有人照顾孩子,选择放学将孩子放进托管班的,有的托管班只提供看管和写作业的服务,有的可能还管一顿晚饭。在托管班里的孩子,家长要提前教会孩子养成到托管班就要先把课内的书面作业写完的习惯。
当然,作业中肯定会有不会写或不确定的题目,这时家长不要偷懒,觉得交了钱了就应该让托管班的老师来解决。千万不要,托管班的老师因为要管一群孩子,所以如果孩子有问题,托管班的老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给孩子讲解,一般都是直接给答案给孩子,这样孩子貌似作业完成的情况还是很好的,但一到考试就原形毕露,没掌握的地方还是不会,考试得低分那是必然的。一般这种情况,建议让孩子把不会的题目先空出来,等家长接回家后再来辅导讲解给孩子听,这样效率高,孩子也可以把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不留死角。
第二种情况,家里有老人或保姆的,或者妈妈全职在家的,放学回来到吃晚饭前这段时间,由于时间还早,建议先把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先完成然后早点吃完饭后等孩子静下来后再开始学习。这里家长有个问题要注意,在做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之前,要和孩子讲清楚,这个时间是专门来玩和运动的,时间到后就不能再继续玩了,要收心,开始认真学习了。如果不给孩子灌输这个概念,很多孩子会越玩越疯,根本就无心学习了;
晚饭后的正式学习时间。这里也基本是分两大块。第一大块,孩子的独立学习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首先要教会孩子列计划,主要是针对课内作业。建议做作业的顺序是先易后难,这样孩子简单的作业完成一项就少一项,会有成就感,不会觉得做了半天还是那么多项作业没做完,容易泄气尤其是碰到不会的题目较多时,更加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做作业过程中,如果关于记背的作业比较简单容易时,也可以放在前面先完成,不一定非要是先书面作业后记背的作业,这个家长灵活把握。
在做课内作业时,碰到不会或不确定的题目时,经过简单思考发现不会做的,比如5分钟内做不出来(可以让孩子养成习惯碰到难题用计时器计时5分钟),要果断跳过做下一题,不要找家长,等到把所有的课内作业全部都做完后,再来让家长进行辅导讲解。千万不要碰到一题讲一题,因为后面还有作业没做完,家长会比较急躁,孩子也是一样的心情,这时孩子在压力下可能会出现反应迟钝,理解力下降的情况,原本经过简单点拨一下就可以做出来的题也可能会做不出来,家长发现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来,会更急躁,嗓门加大孩子更紧张,大脑一片空白,更加做不出来,形成恶性循环,其实这点家长自己应该也会有所体会,如果你正在做某项工作,这时你的上级领导突然在你旁边看着你工作,可能你也会因为紧张而出现弱智错误吧,这是一样道理的,人在未经训练的突然压力下,大脑中的“杏仁核”这个组织会出现应激反应“战斗或逃跑”,一般正常反应都是选择“逃跑”,大脑选择逃跑,逃避当前的工作,就会出现反应迟钝,动作出错之类的非正常反应。所以家长如果明白了这点,就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让孩子在感受到压力的情况下讲题,否则费时费力不见效。
第二大块,妈妈牌课外作业。在布置妈妈牌作业之前,首先要确保孩子的课内基础都是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才能加上。如果孩子学有余力,此时加妈妈牌作业才有意义,否则就是根基不稳,强行盖楼,除了能暂时缓解家长的焦虑外,对孩子的学习并没有真正的帮助。当然,妈妈牌作业布置后,是需要家长全程陪同的。和课内作业的要求一样,做的过程中不要打断孩子,让孩子能养成专注思考做题的习惯。因为是拓展知识,所以碰到不会的家长先尽量让孩子自己思考,实在不会的再给孩子讲解题思路,不要直接讲答案。这个解题思路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要按照自己理解的意思去讲,要按照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和所学过的知识以及孩子能理解的知识和方法去讲,否则你讲的孩子听不懂,也就失去了讲题辅导的意义了。孩子提前完成当天的所有作业后,家长就不要另外再临时加作业了,要给孩子留白。
除了妈妈牌作业外,还要尽量给孩子留出课外阅读的时间,阅读的重要性,我前面也讲了很多次了,这里就不啰嗦了。除了阅读时间外,还要尽可能给孩子留一点自由时间(留白),孩子可以去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间不要太长,1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这样孩子每天做作业就会有盼头,相当于提前完成的奖励,也会促使孩子做作业尽可能不拖拉。
以上几大块如果家长和孩子都能做到位,那家庭教育就会觉得比较舒服,不会出现鸡飞狗跳,只会母慈子孝。
免责声明:本站除原创内容外,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