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里面从概率的角度说,在北京即使是父母都是清北毕业的,最大概率也就只有10%的几率考上清北,更何况大部分家长都不是清北的呢!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大部分家长也就不必焦虑了。该焦虑的应该是那剩下的 90%的清北家长,他们的孩子注定要比他们自己差,这得多打击人所以现在在上幼儿园的家长看到同龄的孩子已经英语说得很溜了,拼音都会用了,字也认识了不少,那焦虑啊,感觉自家孩子已经被甩得都看不见了,着急上火。其实大可不必,要知道英语和语文都属于语言类知识,积累到一定量后就基本上没啥提升空间了。

举个例子,英语词汇量高考要求是 3500个单词,一般大家在高考前积累到 4000 到6000 就足够了,你积累到20000也行,出国是绰绰有余了。但对于高考来说,人家4000 词汇的未必会比你20000词汇的考得差,因为总分的限制。最多就是提前达到高考的词汇量后,高中英语可以腾出时间来搞别的科目,就像跑1000米,他3分 40 秒跑完拿满分,你4分30秒跑完能及格,但大家都是跑的1000米,他后面还能跑 10000 米也没用,人家就只让跑1000米。

语文也是一样,咱们汉字常用的也就 3500字左右,孩子达到这个数后就和大人一样,咱平常也就认识这么多字,剩下的就是阅读积累,提前抢个跑也就能多读几本书,太早让孩子搞精读,由于大脑发育不全的原因,孩子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还是要等到小学高年级才能搞精读。

对于数学来说就更是这样了,小学低年级学的所谓的浅奥,也不过就是四年级几节课的内容,你说何必呢?让孩子有几年快乐的童年不好吗?就算是拔苗助长也要讲科学好不好,太早给孩子学超过他理解能力的知识,除了耗费时间外,孩子更多的是感觉痛苦,听不懂,学不会,那学习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将来有机会肯定选择不学,所以要科学地教育孩子,语文英语提前学没问题,但到了高中也没啥领先优势,就是能节省时间给其他科目,所以这个是推荐的。

但数学真没必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学扎实了,适当提前一点学,也没问题,孩子的理解力上来了,之前几个月教的内容,几节课就能学会,不是省时省钱还省心吗?先把孩子的各种学习习惯给教好了,给孩子立了规矩,这比那些更有用,搞清楚孩子每个阶段需要什么,按需学习,不要焦虑,不要从众,不要以为大家都在做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因为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要多看看真正的教育专家是怎么说的,也可以看看那些成功将孩子教出来的家长是怎么说的。和你同龄的家长能比你更有经验吗?

了解了真相,清楚了原理,就不会再焦虑,其实耐心和坚持才是真正制胜的法宝,就像金庸先生笔下的郭靖一样,资质平平,人家不走捷径,老老实实苦练功夫,最后成为功夫最强的一代大侠,道理是一样的。